发起无休止的猛烈攻击,由司马仲达亲自指挥。
这一切,是刘禅刚到宛城时听到的最新战况。
此刻,司马仲达已对上庸城昼夜不停攻打了整整十日。
而此刻,刘禅刚刚踏入宛城的城门。
“叔父,侄儿总觉得这次有些不对劲啊!”刘禅一路上心绪不宁,还在汝南时上庸就已烽烟四起,等他抵达宛城,上庸之战几乎已近尾声。
他觉得事态太过混乱,必定有什么关键之处被他忽视了...
这些疑虑先不必挂怀,苍穹尚且稳固,我们这些古稀之辈尚在,你只需按部就班行事!
相比于刘禅,那个已显慌乱,甚至忧虑能否安然返回汉中之地的年轻君主,简雍却全无一丝惊惧,反而不断责诫刘禅,敦促他保持镇定,照常行事。
正是由于这位老者的沉着,才让刘禅未彻底失去方寸,忆起在这宛城中仍有他的布局。他此刻莅临宛城,是为了启动隐藏的计策,司马懿奇袭新城孟达,兵力分散抵御西川与江东,而刘禅便要在此切断司马懿的后路。
他一无所有,此地又是中土核心,自然无力在宛城掀起风浪。但此时,他确信能趁宛城空虚,解救被流放于此的申耽。
有了申耽,他便能驰援孟达。如今,江东与西川的援军都被阻于壁垒之外,此局非昔日孟达与刘封攻陷上庸之时。
那时,申家无意纷争,申耽算是将孟达拱手相让,任由刘封踏入。然而现在,申仪与司马懿并无如此胸怀,通往上庸的三途仅剩南阳一线。
唯有他,还有机会为孟达翻盘。
不多时,刘禅再次立于申耽府邸之前,望着紧闭的门户,手已悄然触及腰间的剑鞘。幸而这时代并未禁止士人佩剑,否则他还不知如何带走人。
深吸一口清气,刘禅猛踹向申耽府门,却只觉脚踝扭伤,大门纹丝未动,显然他高估了自己的力量。荧幕上的场景果然不可尽信。
简雍在一旁看着刘禅蹦跶着跺脚,眼神中尽是无奈,摇头之后,伸手轻叩申耽府门。
申耽大人可在?
他高声呼叫,毫不顾忌是否会被他人听见。门扉开启后,一位笑容满面的老者步出,手中握着一柄滴血的宝剑。
再不来,老夫真以为你们是曹氏派来陷害的了!
此人正是申耽,那把鲜血淋漓的剑暗示着他刚解决了府内的危机。
同一时刻,一群居民从四邻的府邸中冲出,纷纷向申耽行礼。
当年侯音卫发动叛乱遭诛,虽老夫置身事外,却与他们中某些人有过交情。如今,正是他们回报的时候了。
申耽指着众人,淡笑着揭露他们的来历:那些曾是南阳叛军残部,流亡多年后受田豫赦免的亡命之徒...
申耽阁下,您的手段超凡,悄然间凝聚出这百人势力,不愧曾是神秘的上庸领主!刘禅注视着这群年龄已长却个个剽悍的战士,心中赞叹。
他再次向申耽发出邀请:如今司马懿发动奇袭,孟达恐非其敌手,我们当速往援救上庸!
不慌,不慌!申耽豪笑,既然离去,自当给曹氏留下悬念……
您只有百人……刘禅抑制不住插话,他觉得即便这些人是当年曹仁屠杀中幸存的猛士,也无法撼动宛城根基……
不慌,不慌!申耽似乎未察觉刘禅的忧虑,带领这群悍匪,偕同刘禅一行人无声无息地离开了这片废墟。
半个时辰后,宛城卫队才迟迟赶到,望着申耽空荡的府邸,两名倒在血泊中的老仆,卫队长立即封锁宛城,同时派遣士兵追踪上庸方向,他深信,申耽已然逃遁。
此刻的宛城本就虚弱,士兵分批出动后,城防更加空虚。更重要的是,申耽并未离去,而是潜伏在此,自建安二十四年曹仁屠城以来,宛城虽历经田豫、杨俊及司马懿三人治理,仍显萧条。
而此刻的宛城居民多为田豫从各地迁移的贼匪,对南阳郡的理解远不及申耽的追随者。他们迅速找到了一处隐蔽的藏身之地,目睹宛城陷入混乱。
刘禅忧虑时间紧迫,担忧他们在宛城无法脱身,但看到镇静的申耽,想起他曾是威震天下的诸侯,也只能耐心等待,期待申耽展现更多手段。
夜幕降临,搜寻申耽的士兵一无所获,守将只得增派兵力,同时紧急禀报围困孟达的司马懿将军,告知申耽已逃。他告诫司马懿要警惕,以免被申耽乘虚而入。
子时来临,全城陷入黑暗,他们终于从藏身处现身。
这座城,命运多舛啊!申耽轻抚斑白的胡须,轻轻挥手,百人队伍分散消失,令刘禅困惑不已。
然而瞬间,他明白了他们的意图——宛城瞬间火光熊熊,四面八方仿佛燃烧起来,起初火势微弱,星星点点的火苗在这座城中蔓延……
然而,这烈焰肆虐的范围太过广阔,以宛城现今的防卫力量,根本无力同时遏制,更何况那位戍卫将领亦不具备平息此火的神通。
火焰在风中呼啸,迅速蔓燃,逐渐连成一片炽烈的火
第148章 上庸风云涌动(2/3),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。